- A股在岁末年初通常出现“春季躁动”行情,尤其是2月表现突出,涨幅和上涨概率均高于其他月份。
- 春季躁动期间,小盘成长股相较于大盘蓝筹股表现更佳,科技成长和顺周期行业将是主要投资方向。
- 明年春季行情将延续流动性主导,政策刺激和基本面预期将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建议关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技成长领域。
核心观点2根据历年市场表现,A股在岁末年初展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效应,尤其是“春季躁动”现象。
具体来看,1月至3月通常会出现一轮上涨行情,尤其是2月表现突出,其上涨概率达到76%,平均涨幅为4.3%。
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多个因素相关。
从宏观层面分析,岁末年初的流动性变化是关键。
年末至春节前,企业面临工资和贷款结算压力,流动性紧张,央行会加大市场操作,但仍难以完全弥补缺口。
1月通常是交易活跃度最低的月份,日均换手率约为2.7%。
春节后,随着资金回流,流动性改善,市场迎来“春季躁动”。
微观资金面方面,1月机构增量资金加速入场,偏好大盘蓝筹股,而2月至3月流动性宽松后,中小盘股表现更优。
此外,外资在1月大幅流入,保险和公募基金也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政策与基本面预期方面,1月是经济和业绩预告集中披露期,市场对新政策和经济前景持积极预期,推动风险偏好提升。
TMT及部分周期性行业在此期间表现较好。
展望未来,明年的“春季躁动”将延续流动性交易的逻辑,预计风格会更加均衡,中小盘科技成长与顺周期共存。
建议关注科技成长领域的人工智能、新能源、自主可控技术等方向,同时顺周期板块可关注环保、建筑、消费新增长点等。
风险提示包括国内经济复苏速度不及预期、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宏观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以及地缘政治风险。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明年的“春季躁动”将延续“跨年行情”逻辑,以流动性交易为主导。
- 政策刺激向盈利端传导存在时滞,业绩披露和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将推动流动性交易。
- 政治局会议提及“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预计一季度降准、降息将逐步落地,流动性相对充裕。
- 行情风格将更加均衡,中小盘科技成长和顺周期共存。
- 科技成长方向建议关注人工智能、新能源、自主可控、空天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
- 顺周期方向建议关注环保、建筑、消费新增长点和地产链。
- 风险提示包括国内经济复苏速度、联储降息、宏观政策力度和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