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算力产业正快速发展,智能算力成为核心动力。
- 到2025年,全球算力将达到330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高达60%。
- 中国智能算力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1460.3EFLOPS,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核心要点2中国算力产业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优化全国算力布局,促进智算中心的有序发展。
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对算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芯片、架构和系统级的创新。
预计到2025年,全球总算力将达到约330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将占据60%的份额,成为全球算力增长的核心动力。
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48EFLOPS,并在2026年增长至1460.3EFLOPS,2028年进一步增至2781.9EFLOPS。
智能算力不仅是技术基础,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和数字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 1. 数据中心 2. 智能计算中心 3. 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技术和应用 4. 超级计算中心 推荐理由: 1. 政策支持:自2017年起,中国政府通过多项政策(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基建》战略等)持续加码支持算力产业的发展,为相关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模型和多模态AI智能体的应用,市场对高并发、高能效、低延时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推动了算力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智能算力的崛起:智能算力已成为中国算力产业的中坚力量,预计到2026年和2028年将持续增长,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点。
4. 产业协同发展:随着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和端侧算力建设的推进,相关产业链将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促进算力需求的增长。
5. 超级计算在科研中的重要性:虽然超算算力占比相对较小,但在尖端科研和工程仿真中仍然扮演着关键角色,具有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