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2%,进口同比增长4.1%,显示出外贸的韧性和超预期表现。
- 尽管对美出口再次转弱,但中国出口商积极开拓欧洲及新兴市场,推动整体出口回升。
- 进口增长主要由半导体等机电设备支撑,内生需求仍需政策支持,未来出口韧性可能更强,但需关注美国需求变化。
核心观点2在2025年7月的外贸数据中,中国的出口增速意外上升至7.2%,而进口增速回升至4.1%。
这一现象打破了市场共识,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美出口在经历短暂回升后再次转弱,主要是由于中美关税的延期导致的“抢出口”效应逐渐消退。
尽管如此,转口贸易依然强劲,尤其是对东盟的出口维持高位。
其次,尽管对美和东盟的出口回落,中国对欧盟、拉美及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却显著上升。
这表明中国出口商正在加快开拓非美市场,以应对关税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加深。
最后,进口的超预期增长主要受半导体和机电设备的推动,与内生经济需求相关的原材料进口表现分化,部分大宗商品仍然疲软。
展望未来,尽管出口在短期内保持韧性,但内需的回升仍需政策支持。
美国需求的变化将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预计下半年出口可能会温和放缓,但整体风险不大。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出口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