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物价持续低迷,PPI和CPI均处于负增长状态,影响企业营收和居民收入。
- 物价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房地产市场下行、消费需求不足和新兴产业竞争激烈等。
- 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措施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改善市场信心。
核心观点2本轮物价低迷是当前经济中的重要问题,2025年4月PPI同比下降2.7%,CPI同比仅为-0.1%。
这一现象将对企业营收、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背离,进而影响经济恢复的信心和步伐。
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以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当前物价低迷的特征包括:1) GDP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为负,创历史新高;2) PPI下跌覆盖面和幅度扩大,生活资料价格也出现下滑;3) CPI增速中枢降至0,食品和耐用品价格明显下跌;4) 猪肉价格涨幅偏低,对CPI支撑减弱。
导致物价低迷的原因主要有:1) 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拖累上下游产业链;2)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影响CPI和PPI;3) 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导致物价下跌;4) 生猪养殖规模化提升,传统猪周期弱化;5) 产业和消费结构转变,影响PPI和CPI的权重。
此外,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关税战”对出口需求造成冲击,也加重了国内物价下行压力。
因此,建议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包括推出消费刺激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引导企业有序竞争等。
风险提示包括外部冲击和稳增长政策的超预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