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中国CPI同比由降转涨0.1%,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推动。
- 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反映出工业品价格仍面临压力。
- 核心CPI同比增速上升至0.7%,创14个月新高,显示出服务价格和耐用消费品需求的韧性。
- 风险因素包括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及内需恢复不及预期。
核心观点2
6月中国通胀数据表现出一定的回升趋势。
总体来看,6月C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下降,超出市场预期;而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
CPI的转涨主要受到工业消费品价格企稳回升的推动,尤其是国际油价的上调对能源价格的影响减弱,使得CPI同比的下拉影响减少。
从结构上分析,服务价格保持平稳,消费品价格有所改善,工业消费品价格的降幅收窄,表现出明显的修复迹象。
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价格环比上涨,主要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影响。
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小于季节性水平,鲜菜价格因供给受限而上涨,猪肉价格降幅扩大。
在输入性因素方面,能源价格的上涨对CPI产生了正向影响,国际油价的上行带动了国内消费品价格的调整。
同时,核心CPI同比增速创14个月新高,达到0.7%,显示出服务价格和耐用消费品价格的韧性。
总结来看,6月的通胀数据反映出经济复苏的迹象,但仍需关注外部风险因素,如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内需复苏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