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税协议的阶段性落地改善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的出货预期,特别是苹果相关企业。
- 3D打印行业正迎来国产化突破,民用消费品领域成为重点布局方向,航空航天技术可行性已解决。
- 消费电子面板市场分化明显,电视面板价格趋稳,而显示器面板价格继续上涨,整体需求需谨慎观察。
核心要点2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周报指出,随着中美关税协议的阶段性落地,消费电子板块有望迎来修复机会。
3D打印方面,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与立铠精密将成立合资公司,重点突破增材制造技术,国内产业链在金属材料和激光器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可行性问题已解决。
在果链方面,iPhone16系列的价格出现分层,苹果的首款折叠屏iPhone采用书籍式折叠设计,立讯精密在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面板市场方面,电视面板供需博弈加剧,价格趋于稳定;显示器面板因关税豁免政策价格上涨,笔记本面板市场保持平稳。
关税方面,中美经贸会谈达成共识,美国将调整对华商品关税,部分关税暂缓实施,改善了中国苹果产业链厂商的出货量预期。
建议关注的投资标的包括消费电子零组件、材料、连接器、被动元件、自动化设备、品牌消费电子、折叠屏产业链及汽车电子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公司。
风险提示包括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创新力度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及产业链外移对国内厂商份额的影响。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 - 工业富联:在消费电子领域有稳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
- 立讯精密: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稳定的量产能力,获得国际头部客户高度认可。
- 闻泰科技、领益智造、蓝思科技、博硕科技、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长盈精密、国光电器、长信科技、舜宇光学科技(港股)、高伟电子(港股)、东山精密、德赛电池、欣旺达(与电新组联合覆盖)、信维通信、科森科技、环旭电子、兆威机电(机械组覆盖)、比亚迪电子(港股)、智迪科技、雷柏科技:这些公司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 消费电子材料: - 创新新材(与金属材料组联合覆盖)、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世华科技:在材料领域具备优势,能够支持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
3. 连接器及线束厂商: - 立讯精密、华丰科技、中航光电(与军工组联合覆盖)、鼎通科技(通信组覆盖)、博威合金:提供重要的连接器和线束解决方案,满足市场需求。
4. 被动元件: - 洁美科技、国瓷材料(上游原材料);三环集团、风华高科、达利凯普(MLCC);顺络电子、麦捷科技、铂科新材(金属材料组覆盖)(电感);泰晶科技、惠伦晶体(晶振):这些企业在被动元件领域表现突出,具备较强的市场潜力。
5. 面板股份: - 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深南电路、兴森科技、沪电股份(与通信组联合覆盖)、景旺电子、胜宏科技:在面板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抓住市场机遇。
6. 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 - 科瑞技术、智立方、思林杰、大族激光、赛腾股份、杰普特、华兴源创、博杰股份、荣旗科技、天准科技(电新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凌云光、精测电子、博众精工(机械组覆盖):这些企业在自动化设备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
7. 品牌消费电子: - 传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创新(与家电组联合覆盖)、小米集团(港股):品牌影响力强,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8. 折叠屏产业链: - 东睦股份(金属材料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精研科技、统联精密、科森股份、凯盛科技(与建筑建材组联合覆盖)、长信科技、长阳科技、汇顶科技:折叠屏市场发展潜力大,相关企业具备竞争力。
9. 汽车电子: - 电连技术、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裕太微、和而泰、科博达、德赛西威(计算机与汽车联合覆盖)、菱电电控、湘油泵(与汽车组联合覆盖)、华阳集团、东软集团(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保隆科技(汽车组覆盖)、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四维图新、百度集团(海外组覆盖)、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经纬恒润、伯特利(汽车组覆盖)、中鼎股份、天润工业、中科创达、诚迈科技、小鹏汽车(汽车组与海外组联合覆盖)、理想汽车(汽车组与海外组联合覆盖)、蔚来、上汽集团、比亚迪(汽车组与电新组联合覆盖):汽车电子市场前景广阔,相关企业具备发展潜力。
10. 自动驾驶: - 禾赛科技、图达通、四维图新、百度集团(海外组覆盖)、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东软集团(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经纬恒润、保隆科技(汽车组覆盖)、伯特利(汽车组覆盖)、大华股份、海康威视:自动驾驶领域前景广阔,相关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 - 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
- 地缘政治冲突风险。
- 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