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应性皮炎(AD)患者众多,全球约6~7亿,国内约6700万,市场需求巨大,现有疗法仍有优化空间。
- 小分子JAK抑制剂疗效显著但安全性存隐患,TYK2有望成为新选择;生物制剂如IL-4Rα、IL-13等疗效较好但仍需提升。
- 双抗药物可能融合不同靶点的优势,成为AD治疗的新兴方案,未来市场潜力可观。
核心要点2投资报告核心要点总结: 1.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全球约有6~7亿患者,国内约6700万,患者需求迫切,亟需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2. 近年来,AD治疗逐渐引入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传统疗法(如糖皮质激素)安全性较差,新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逐步上市。
3. 小分子JAK抑制剂疗效显著,但存在安全性问题。
TYK2作为新选择,可能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4. 生物制剂方面,IL-4Rα、IL-13、TSLP、IL-31等靶点的疗效各有差异,IL-4Rα和IL-13疗效确切,IL-31在缓解瘙痒方面表现突出。
5. 当前AD生物制剂的疗效和给药间隔仍有提升空间,双抗/多抗药物的研发可能融合不同靶点的优势,成为新的治疗思路。
6. 多家企业已布局双抗药物,如赛诺菲、康诺亚、信达生物等,未来可关注其疗效和给药间隔的研究进展。
7. 投资建议:AD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小分子和生物制剂的发展值得看好,尽管存在研发失败和商业化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特应性皮炎(AD)相关的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
推荐理由: 1. 特应性皮炎患者众多,全球约6~7亿患者、国内约6700万患者,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巨大。
2. 现有疗法中,小分子JAK抑制剂疗效显著,但存在安全性问题,TYK2作为新选择有望提升安全性。
3. 生物制剂方面,IL-4Rα、IL-13、IL-31等靶点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且不同靶点之间存在差异性疗效优势。
4. 双抗/多抗药物有望融合不同靶点的优势,提升疗效、改善皮损和瘙痒能力,并可能延长给药间隔。
5. 未来AD领域小分子及生物制剂药物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乐观。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临床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能力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