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2.4%,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益于外需增长、国产创新和小单快反模式。
- 进口同比下降4.3%,主要因工作日减少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但中长期内需政策的加码可能支撑进口。
- 贸易顺差有所改善,市场对关税摩擦影响出口的逻辑链条或难以成立,建议关注结构性扩内需和新消费方向。
核心观点2
2025年3月中国进出口数据表现出出口韧性,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2.4%,超出市场预期,而进口则同比下降4.3%。
出口增长主要受外需回暖、国内创新及“小单快反”模式的推动,而进口下降则主要受到工作日减少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大幅改善,表明贸易顺差可能进一步扩大,进而使得市场对关税摩擦引发的经济下行逻辑有所减弱。
在这种背景下,政策层面可能会加大对内需的支持力度,关注新消费相关领域。
具体分析出口增长的原因,首先是海外需求的回升,特别是东盟、欧洲和美国市场的稳定消费支出;其次是国内产业的持续创新,尤其是在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表现;最后是消费品领域通过小订单快速响应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中期来看,尽管存在“关税战”的不确定性和转口贸易的潜在风险,但“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和出口价格的相对稳定为出口提供了支撑。
同时,政府对扩内需的重视将为进口增长提供中长期支撑。
在贸易顺差方面,当前结构健康,有助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人民币汇率。
总体而言,短期内不宜过度押注大幅扩内需政策,但应关注结构性扩内需及新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内需拉动效果及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