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我国出口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依然强劲,主要得益于对非美市场的高增长,尤其是东盟、欧盟和非洲。
- 对欧盟的出口受益于居民消费回升,对东盟的中间品出口由于产能转移而增长,对非洲则因矿产开发和消费需求的提升而增长。
- 未来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韧性,主要依靠产品竞争优势和全球资本开支的上行,但需警惕美国经济波动及国际贸易冲突的风险。
核心观点2该投资报告围绕中国对非美出口的韧性展开讨论,分析了2025年以来中国出口的表现及其驱动因素。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尽管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中国的出口在2025年1-8月仍保持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对东盟、非洲和欧盟等非美市场的高增长,抵消了对美国出口的下滑。
其次,报告指出,出口产品的结构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则逐渐转向产能出海。
具体分析不同区域的出口驱动因素: 1. 欧盟:居民消费回升是主要驱动力。
自2024年6月以来的降息政策促进了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推动消费品的进口增速高于资本品和中间品。
2. 东盟:产能出海推动中间品出口增长。
消费电子产品的产能转移使得我国对东盟的中间品出口显著增加。
3. 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和消费需求的深化促进了对非出口,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展望未来,报告提出两条主要逻辑:一是产品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非美区域的市场份额,二是全球资本开支的上行趋势将支撑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
最后,报告也提醒了潜在风险,包括美国通胀超预期回升、经济下行以及国际贸易冲突升级等因素可能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