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出口数据超预期,主要受益于中美关税暂缓和美国进口需求的阶段性释放。
- 对美出口降幅显著收窄,东盟和香港地区的需求回暖也推动了整体出口回升。
- 外需持续性仍存疑,未来出口量的下行风险需关注,尤其是美国需求的潜在疲软。
核心观点22025年6月的外贸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主要体现在出口方面。
6月出口同比增长5.8%,高于预期的3.6%和前值的4.8%。
造成这一“超预期”表现的主要因素包括: 1. **关税暂缓的影响**:5月中美关税问题的缓解,导致出口商订单和预期提升,实际出口数据的改善在6月得以体现。
对美出口的降幅显著收窄,成为总出口回升的重要推动力。
2. **美国进口需求释放**:美国市场的阶段性需求增加,带动了中国香港及东盟地区的转口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出口。
3. **对欧盟出口的韧性**:人民币贬值和欧央行降息带动了欧洲制造业复苏,使得对欧盟的出口表现相对强劲。
尽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值,但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7.2%,显示出更强的出口韧性。
然而,未来外需的持续性仍然是一个重要变量。
美国的库存水平和制造业PMI新订单的下滑,可能预示着进口动能的减弱。
此外,近期我国港口货运量回落和对美集装箱运价的下降,也反映出出口动能的衰减风险。
综上所述,尽管短期内关税缓解和价格支持对出口有利,但未来出口“量”的下行风险更值得关注,需警惕政策、经济形势和出口变动的超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