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国AI算力大会标志着国产AI基础设施进入系统级融合新时代,万卡集群和软硬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
- AI训练向混合异构系统发展,推动传统HPC架构云化,提升调度系统与任务稳定性。
- 国产TPU芯片加速落地,强调全系统级方案的生态构建,未来AI基础设施将成为ToB创新的催化器。
核心要点2
2025中国AI算力大会于6月26日在北京举办,标志着国产AI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
会议强调AI算力进入“系统级融合”新时代,万卡集群部署与软硬一体化架构成为主流趋势。
核心要点包括: 1. 低精度浮点计算标准化:摩尔线程实现FP8精度支持,显著提升训练效率并降低功耗。
2. AI训练向混合异构系统发展,推动传统HPC架构云化,强化调度系统与任务稳定性。
3. 液冷技术突破传统风冷瓶颈,成为支撑千卡级/万卡级AI集群的关键技术。
4. AI原生业务(如AIAgent)崛起,推动算力平台支持多模型并行和多租户任务调度能力。
5. 中昊芯英自主设计国产TPU芯片,强调服务AI模型落地,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大会反映出AI产业链重构的核心逻辑,从模型跃迁转向基础设施跃迁。
未来竞争格局将由系统级能力决定,国产替代将围绕全系统级方案形成完整生态,AI基础设施将成为ToB创新的催化器。
风险提示包括AI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干扰供应链,以及AI数据中心建造放缓。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国产TPU芯片制造公司(如中昊芯英)**: 推荐理由:该公司围绕大模型需求,自主设计并量产国产TPU芯片,强调高性能计算架构与芯片间互联,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具备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能力,适应千卡级集群训练的需求,符合国产替代趋势。
2. **AI基础设施提供商**: 推荐理由:随着AI算力进入系统级融合的新阶段,提供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具备竞争优势,尤其是那些能够优化调度系统、能效设计和整体架构的公司。
3. **液冷技术相关企业**: 推荐理由:液冷技术突破传统风冷的物理瓶颈,成为支撑大规模AI集群系统的关键技术,相关企业有望在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4. **AI原生业务平台(如AIAgent)**: 推荐理由:AI原生业务将成为企业服务、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协作的新中枢,推动算力平台支持更强的多模型并行和多租户任务调度能力,相关平台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
总体而言,投资重点应放在具备系统级能力和完整生态的企业,尤其是在国产替代和AI基础设施创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