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监会出台公募基金改革方案,重点关注投资者回报和行业长期发展,提出25条具体举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 推行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有望增强公募基金与投资者的利益联结,优化考核机制以改善“重规模轻回报”的现状。
- 鼓励基金公司创新产品,提升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与稳定性,可能使大权重行业(如银行、非银金融)受益。
核心要点2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旨在提升投资者回报与行业长期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 1. 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收费模式,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2. 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降低管理规模和公司收入的考核权重,提高基金经理的跟投比例及绩效薪酬的关联性。
3. 促进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简化注册流程,鼓励推出更多指数基金和中低波动产品,以提升市场活跃度和稳定性。
4. 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投资顾问业务规范发展,并加快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的推出。
预计公募基金的投资配置将更倾向于大权重行业,如银行和非银金融等,相关板块可能受益。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波动、监管政策收紧及资管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大金融板块(包括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
推荐理由: 1. 改革方案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管理费结构,增强投资者与基金公司的利益绑定,提升投资者回报。
2. 方案强调业绩比较基准,可能促使公募基金在配置上更倾向于大权重行业,尤其是银行和非银金融。
3.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非银金融等大权重板块可能受益于公募基金的配置调整,未来有望迎来资金流入。
4. 行业考核机制的优化将改变“重规模轻回报”的现状,有助于提升整体投资收益,进一步吸引投资者关注大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