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劳动供给弹性较低,城镇化后为0.26,不及部分OECD国家水平,反映出劳动供给对工资变化反应不强。
- 高劳动供给特征与低边际消费倾向相一致,导致政府减税刺激消费效果不佳。
- 建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以改善“高劳动供给-低消费倾向”的现状。
核心观点2
该投资报告主要探讨了中国劳动供给弹性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供给弹性是衡量劳动供给量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消费、劳动及各部门之间的互动。
由于统计数据的不足,报告通过相关指标的拟合计算得出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年实际工资、年实际非劳动收入及城镇就业参与率。
研究发现,中国的劳动供给弹性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考虑城镇化后的劳动供给弹性为0.26,而不考虑城镇化时为0.11,这一水平低于部分OECD国家。
通过比较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报告指出中国具有较高的劳动供给特征,这与居民的低边际消费倾向相一致,反映出中国居民的劳动与休闲偏好。
低劳动供给弹性使得政府减税刺激消费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以改善“高劳动供给-低消费倾向”的现状。
报告还提示了一些风险因素,包括统计数据不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等,这些都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