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均显著超出预期,信贷结构改善,企业和居民贷款均有回升迹象。
2. 政府债券融资持续高增,社融结构优化,财政支出向居民和企业转移效率提升,支持了货币供应的增长。
3. 尽管信贷数据边际改善,但居民和企业加杠杆意愿仍未明显增强,未来信贷增长的持续性需关注政策执行力度与经济表现。
核心观点2本次宏观经济点评主要分析了6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数据的表现,以及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的支撑作用。
首先,6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4.2万亿元,显著高于预期和前值,新增人民币贷款22400亿元,显示出信贷总量的修复。
企业贷款增速回升,特别是中长贷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表明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
居民贷款也维持韧性,短期贷款同比增长可能与消费季节性因素有关。
其次,政府债券在社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增社融41993亿元,同比多增9008亿元,增速达到8.9%。
政府债券融资额的超季节性高增,为社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尽管债务置换工作逐步进入尾声,但6月的债券发行规模仍然高于近五年同期水平,显示出财政政策的持续性。
此外,广义货币方面,M1和M2的增速均有所回升,反映出财政支出向居民和企业的转移效率提升,经济中的流动性有所改善。
然而,居民和企业的加杠杆意愿仍未实质性转暖,未来的信贷增长持续性仍需观察。
最后,央行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表态暗示可能的宽松预期,结合财政政策的增量,预计四季度将是维持货币社融增速的关键期。
风险方面,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和经济下行超预期仍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