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气象局等五部门发布《意见》,推动“气象×金融”融合,支持高质量经济发展。
- 天气衍生品为天气敏感型企业提供风险对冲手段,保险业将在气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 金融气象指数为天气衍生品创新奠定基础,有助于农业、能源等行业的风险管理。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实施不及预期及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和转型风险。
核心要点2
12月6日,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探索“气象×金融”新型生产力,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一政策将为金融机构和天气敏感型企业带来利好,天气衍生品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天气风险,保险和证券期货行业也能创新更多金融气象指数衍生品。
银行业则需关注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以了解资产面临的物理和转型风险。
保险行业在“气象×金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保险制度完善,2023年绿色保险保费收入达2298亿元,提供了709万亿元的保险保障。
政策鼓励深化气象服务,特别是在气象保险、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方面。
金融气象指数是天气衍生品创新的基础,政策提出要构建反映经济实体风险的气象指数,推动其在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已开发出50余条符合国情的金融气象指数,并设计出温度指数保险与期货产品,形成风险闭环。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实施不及预期和气候变化加剧导致的资产贬值等风险。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金融机构、天气敏感型企业、保险业、证券期货业、银行业。
推荐理由: 1. 国家政策支持“气象×金融”融合,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及天气敏感型企业的发展,提升其抗风险能力。
2. 天气衍生品为天气敏感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对冲手段,有助于其管理天气风险。
3. 保险和证券期货业能够创新开发更多金融气象指数衍生品,增强风险保障作用。
4. 银行业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识别和管理资产面临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5. 保险业在“气象×金融”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排头兵作用,绿色保险制度完善,为农业等领域提供重要的风险保障。
6. 金融气象指数的开发为天气衍生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奠定基础,能够满足农业、能源、交通等高敏感行业的风险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