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人身险产品正经历关键转型,面临市场利率变化的挑战,险企需调整产品策略以应对销售压力。
- 健康险和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产品具备广阔发展空间,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为险企带来收益。
- 国家政策支持和老龄化趋势为长护险、失能险等新兴产品提供了市场机会,险企可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提升竞争力。
核心要点2这份报告分析了中国人身险产品在外部环境变化中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报告指出,我国人身险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历史上多次因市场利率变化导致产品类型的变更。
1996-1999年间,预定利率的下降促使险企开发投连型、分红型等新产品以吸引客户;而2013年利率回升则使健康险成为重要产品。
海外市场的经验表明,在利率下行时,险企可转向保障类产品以应对利差损失,例如日本的死差转型和美国的费差策略。
尽管我国人身险行业已过快速发展期,但保险密度和深度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报告建议险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向:定期寿险的高性价比、医疗险的需求、重疾险的产品设计调整、以及国家政策对长护险和失能险的支持。
此外,险企可借鉴美国经验,增加投连险销售以提升费差空间,同时开发增额终身寿险和专属商业养老险,以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
风险提示方面,报告指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及新单保费承压等因素可能影响行业发展。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定期寿险:定期寿险具备高杠杆率和性价比,能够满足客户对高杠杆的需求,并为保险公司提供死差收益。
2. 医疗险:医疗险作为典型的死差产品,能够有效缓解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压力。
当前公立医疗体系改革为商业医疗险的需求打开了空间,建议保险公司构建“低端医疗(惠民保、百万医疗)”+“中端医疗”+“高端医疗”的多方位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医疗需求。
3. 重疾险:重疾险的发展已遇瓶颈,建议进行产品设计的针对性调整,可以借鉴南非重大疾病保险的组合型模式,提升产品性价比,或拓展承保人群,开发承保率较低的次标体人群。
4. 投连险:在利率下行时期,加大投连险的销售能够提升保险公司的费差,帮助维持利差空间,浮动收益型产品能够进一步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
5. 增额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仍具发展前景,保险公司可从传统型增额寿转为分红型增额寿,以应对利差损风险,维持利差空间。
6. 专属商业养老险:专属商业养老险设计为浮动收益型的万能险,能够帮助保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提升利差空间,并且其免税政策对客户具有较强吸引力。
风险提示包括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权益市场波动以及新单保费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