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召开,历史数据显示会前阶段A股表现较强,会议期间则相对疲软。
政策预期将聚焦消费和科技,尤其是AI产业,可能带来更多支持。
投资方向建议关注科技AI+、消费股的估值修复,以及低估红利的崛起,同时需警惕地缘风险和海外通胀的影响。
核心观点2本投资报告围绕中国两会前瞻及市场动态分析,核心要点如下: 1. **两会日历效应**: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召开,过去五年中,有四年召开时间在8天内。
统计显示,会前五个交易日内,Wind全A指数均取得正收益,尤其在T-15至T-1阶段中位数收益率分别为1.88%、1.24%和0.75%。
会议期间表现平平,会后初期小盘指数强于大盘,随后出现调整。
2. **主要指数表现**:会前小市值指数表现较强,会议期间沪深300指数为唯一正收益,会议后各主要指数表现趋同,消费板块在会后阶段表现较好。
3. **政策方向与经济预期**:预计2025年两会将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关注消费和科技领域。
地方两会的GDP增长目标与2024年持平,显示出消费的重视。
4. **国内经济数据**:1月CPI回升,社融小幅回升,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地铁客运量回升,工业生产指数波动,政策方面强调提振消费。
5. **国际形势**:美国1月核心通胀超预期上行,地缘冲突动态需关注。
6.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三个方向:科技领域的AI+投资、消费股的估值修复及低估红利的崛起。
消费板块在低估值、利率下行及政策支持下有复苏潜力。
7. **风险提示**:需警惕地缘冲突、海外通胀持续性及流动性收紧的超预期风险。
整体来看,投资者应关注政策导向、经济复苏及市场流动性变化,合理配置资产以应对潜在风险。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关注科技AI+领域,特别是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投资机会。
- 投资消费股,预计其估值将逐步修复,消费分层复苏。
- 低估红利股继续崛起,关注与AI产业趋势相关的低估红利。
- 在消费板块中,当前低估值、利率下行和政策催化将推动复苏周期。
- 需重视恒生互联网行业的表现。
- 风险提示包括地缘冲突、海外通胀和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