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政策和科技驱动下,预计2024年将迎来量产元年,市场前景广阔。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达7.6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49.60亿美元。
- 零部件制造具有高壁垒,核心部件如丝杠和轴承市场空间巨大,相关企业将受益于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 关注北交所的高成长性零部件企业,尽管风险因素包括下游需求下行和政策变化。
核心观点2
本投资报告聚焦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认为2024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政策和科技双重驱动下,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在医疗、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2023年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行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从科技角度看,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机构层”向“决策层”的演进,AI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能力。
根据觅途咨询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7.6万台,市场规模为49.60亿美元。
在零部件制造方面,核心部件如电机、传感器、减速器、丝杠和轴承等具有高壁垒,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例如,预计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丝杠市场将达到8.68亿元,轴承市场规模在2030年为2.16亿元,2035年将增至89.51亿元。
北交所的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展现出高成长性和专精属性,尽管市场关注度相对较低,但优质公司将在机器人产业化中受益,具有持续增长潜力。
主要关注的企业包括运动模块相关的鼎智科技、苏轴股份等,以及传感器和控制器领域的奥迪威等。
风险方面需注意下游需求下行、行业政策变化以及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因素。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人形机器人行业将在2024年迎来量产元年,政策和科技双重驱动。
- 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7.6万台,市场规模将达49.60亿美元。
- 零部件制造具有高壁垒,核心部件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 关注运动模块和控制感知模块相关企业,具备高成长性和专精属性。
- 优质公司将受益于机器人产业的进化,具备持续增长潜力。
- 风险因素包括下游需求下行、行业政策变化及新技术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