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国家治理能力。
- 政府干预产业布局与市场化并不矛盾,产业政策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 未来将基于协同的创新模式,提升投资者信心,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核心观点2
这份投资报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认为科技创新推动了经济动能的转换,产业政策的有效制定与实施是关键。
报告指出,欧美对中国科技的限制反而凸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
尽管有声音质疑政府干预与市场化的矛盾,但报告强调产业政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强调开放与合作的背景下。
报告提出“强链补链”的策略,强调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国家治理在塑造和融合产业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时越来越重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并将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行业的升级。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链内的合作将更加密切,推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报告还指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正向更注重研发和产业科技的方向转变,强调内循环与区域优势的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政府通过“拨投结合”模式支持研发,促进企业创新;加强产业链对接活动;政府主导发布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场景;科研基础设施成为吸引产业集聚的重要工具;地方产业基金和“链长/链主”基金为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
总体来看,区域竞争与要素流动将有助于超预期科技成果的产生,提升对国家和产业的信心。
然而,需要警惕中美博弈、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以及地方财政规范化可能对后发区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