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中国PMI数据显著回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均出现收缩,显示经济复苏势头减弱。
- 新订单和生产活动双双下降,企业采购意愿减弱,库存周期转为主动去库,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
- 尽管债市情绪有所修复,但经济基本面仍待改善,短期内看空债市的操作可适度放缓,风险因素仍需关注。
核心观点27月中国PMI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均出现收缩,整体经济预期转向悲观。
制造业PMI降至49.3%,低于市场预期,反映生产降温和需求不足。
新订单指数跌入收缩区间,外需和内需双双走弱,企业采购意愿下降,库存周期由被动去库转为主动去库,显示出企业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在行业表现上,装备制造业略有回升,但消费品行业PMI已降至49.5%,显示终端需求不足。
大企业PMI回落,中型企业虽有所回升,但小型企业面临更大压力,行业分化加剧。
深度分析指出,高成本和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传导中断,企业在主动去库的背景下,面临盈利恶化的风险。
建筑业和服务业PMI也出现回落,整体经济处于“弱扩张、强压力”的状态。
展望未来,经济复苏的拐点尚待验证,房地产和消费领域仍未见明显改善,外需恢复有限。
虽然政策刺激可能会有所帮助,但需克服需求侧的僵局。
债市方面,尽管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但市场情绪逐渐回归基本面,未来债市操作可以稍作调整,但仍需关注外部环境和政策效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