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报详细页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西南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落后产能出清,新技术,新周期-250116

研报作者:韩晨,谢尚师,李昂 来自:西南证券 时间:2025-01-16 19:13:37
  • 股票名称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
  • 股票代码
  • 研报类型
    (PDF)
  • 发布者
    id***93
  • 研报出处
    西南证券
  • 研报页数
    125 页
  • 推荐评级
  • 研报大小
    5,807 KB
研究报告内容
1/125

核心要点1

- 2025年光伏行业将经历需求回升和盈利恢复,N型技术和龙头企业将受益于落后产能出清带来的机会。

- 锂电池市场预计持续增长,海外和国内销量均保持较高增速,行业盈利能力触底,关注出海进度和三元材料市占率反弹。

- 电力设备和储能领域将因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和电网投资需求增长而受益,建议关注相关智能化和构网型技术企业。

- 风电市场在特高压和政策支持下将持续增长,国内企业具备成本优势,出海潜力大。

- 工控行业订单回升,新能源需求强劲,建议关注国产替代和一体化出海机会。

核心要点2

该投资报告针对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行业在2025年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几个核心要点: 光伏方面: 1. 行业自律提升,组件价格底部,盈利恢复,需求逐季改善,下半年有望达到新高。

2. N型技术迭代,相关技术企业受益。

3. 各环节产能扩张停滞,供给环节可能出现结构性机会。

4. 看好落后产能出清后,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关注具备成本与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

锂电池方面: 1. 海外电动车销量增速预计为15%,国内约25%,行业成长性依然强劲。

2. 产业链供需宽松,产能利用率低,但盈利能力预计已触底。

3. 关注各环节出海进度,短期可能出现供需错配。

4. 看好三元材料中长期市场份额反弹,消费锂电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电力设备方面: 1. 海外投资需求提升,建议关注有出口的公司。

2. 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关注智能表计和电网通信企业。

3. 电网投资侧重配用电,建议关注二次设备及融合设备需求。

4. 新能源并网需求带动电网投资,特高压建设进入高峰期。

储能方面: 1.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储能市场确定性成长,国内招标规模向好。

2. 海外市场需求稳定,建议关注出海实力企业。

3. 国内市场景气度向好,但产能过剩,整体系统价格已处底部。

风电方面: 1. 陆风受特高压影响,装机量持续增加。

2. 海风政策积极,产业发展加速。

3. 国内企业具备成本优势,出海逻辑顺畅。

工控方面: 1. 工控企业订单拐点已现,预计继续向上。

2. 短期国产替代为主线,关注中大型PLC突破。

3. 下游新能源需求保持良好增速,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风险提示包括光伏装机增速、技术量产进度、新能源车销量、风电产业链利润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政策风险等。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光伏: 1. 推荐关注具备成本与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预计2025年行业自律提升,组件价格底部,各环节盈利恢复,需求逐季转好。

2. 关注N型技术及相关技术企业(如BC、降银耗等),预计将受益于技术迭代。

3. 预计各环节产能扩张停滞,供给环节有望出现结构性机会。

4. 看好落后产能出清后,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

锂电池: 1. 关注电动车(EV)产业链,预计2025年海外EV销量增速15%,国内EV销量增速约25%。

2. 产业链整体供需宽松,行业盈利能力预计已触底,关注不同梯队企业的成本差异。

3. 关注前驱体环节一体化进程,预计三元材料中远期市占率将反弹。

4. 消费锂电需求有望继续反弹,带动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电力设备: 1. 关注有出口的相关公司,海外网内网外投资需求提升。

2. 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建议关注智能表计、电网通信及软件企业。

3. 电网投资侧重配用电,关注二次设备及一二次融合设备的需求提升。

4. 国内特高压建设进入高峰期,相关电网设备公司盈利增长确定性高。

储能: 1. 受益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储能市场有确定成长性,国内招标规模向好。

2. 关注出海实力突出的企业,欧美市场需求稳定,欧洲大储有望接力户储。

3. 国内市场景气度向好,但需关注产能过剩的出清节奏,整体系统价格已处于底部。

4. 建议关注构网型技术储备和电网协调能力较强的企业。

风电: 1. 陆风受特高压投运影响,预计2025年装机量持续增加。

2. 海风政策积极信号频出,广东、福建等地竞配落地加速产业发展。

3. 国内企业具备成本优势,出海逻辑清晰,风机、塔筒受益于海外需求稳增。

工控: 1. 工控企业订单拐点已现,预计2025年继续向上。

2. 短期关注国产替代,中大型PLC突破。

3. 中长期看好工控一体化出海抢占市场份额,海外布局存在先发优势。

风险提示: 光伏装机增速、新技术量产、新能源车销量、风电产业链利润、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政策风险等可能影响投资收益。

推荐给朋友: 收藏    |      
  •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