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3年试行,对中欧贸易及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 本研究构建了CBAM-CST模型,分析CBAM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长期影响。
- 研究发现EU-ETS价格和中国钢铁产品碳排放强度是决定CBAM调节费的重要因素,为中欧磋商和中国企业制定减排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核心要点2本报告探讨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及其互动分析模型的构建。
CBAM自2023年10月1日起试行,旨在推动国际气候贸易政策,可能对中欧贸易格局和气候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指出,CBAM实施规则和外部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长期影响评估面临挑战,尤其是在EU-ETS市场的变化和中国碳市场的动态方面。
报告强调了CBAM对中国出口欧盟产品的长期影响评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欧双方进行实质性磋商和企业制定减碳策略时。
研究团队开发了CBAM-CST模型,以量化分析CBAM与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初步发现,EU-ETS价格和中国钢铁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CBAM调节费的重要因素,且不同生产工艺下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此外,模型具备what-if情景模拟分析能力,可以评估CBAM政策变化对中国钢铁行业的长期影响。
研究为中欧双方的对话提供技术支持,并为中国钢铁企业制定长期减排战略提供依据。
报告的核心部分阐述了互动分析模型的理论框架、构建方法及关键示例与结果。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中国钢铁行业 推荐理由: 1.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将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出口产生长期影响,企业需制定相应的减碳策略以应对潜在的调节费用。
2. CBAM-CST模型的建立可以深入分析CBAM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帮助企业评估和制定长期减排战略。
3. 随着CBAM规则的不断完善,中国钢铁企业可以借助该模型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灵活应对政策变化,优化生产工艺和减排措施。
4. 中欧双方在CBAM实施上的务实磋商有助于推动中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 中国钢铁行业在减排驱动力和长期减排趋势方面的潜力,结合CBAM的实施,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