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中国出口增速超预期,达到5.9%,显示出韧性,主要受益于中美经贸协定后的“抢出口”效应和对非美国国家的强劲转口需求。
- 对美出口降幅收窄至-16.1%,而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6.9%和7.6%,东盟和欧盟对整体出口贡献显著。
- 短期内出口预计将保持一定韧性,但中长期可能面临压力,主要因关税豁免到期及出口需求透支风险。
核心观点26月外贸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增速超出预期,延续了韧性。
以美元计,6月出口增速为5.9%,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且上半年出口累计增速为5.9%,高于去年全年5.8%的增速。
同时,上半年贸易顺差达到5859.5亿美元,同比增长34.52%。
在出口结构上,对美国的出口增速降幅有所收窄,6月对美出口增速为-16.1%,占总出口的12%,显示出中美经贸协定后“抢出口”效应的释放。
对东盟的出口增速保持高位,达到16.9%。
其中,对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3.8%、27.9%和10.2%。
对欧盟出口增速为7.6%,但对德国的出口增速放缓至3.5%。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现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贡献最大。
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为8.2%,高技术产品为6.9%。
进口方面,6月同比增速为1.1%,主要受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撑,进口增速分别为6.4%和10.0%。
农产品进口增速为2.0%,而能源类产品进口增速因价格下跌受到拖累。
展望未来,短期内出口仍有韧性,主要受益于关税豁免延期和新兴市场的“转口”机会。
然而,中长期看,出口压力可能加大,尤其是在关税豁免到期后,转口贸易的抑制效应将逐步显现,且出口需求可能被透支。
风险因素包括海外政策变动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