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面临保障水平低、群体差异大、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制约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 政策建议包括推动国资与财政联动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缩小不同群体间的财政补贴差距,稳定职工养老缴费基础,以及加快全国统筹进程。
-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不仅是民生保障的必要措施,也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手段。
核心观点2
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扩展覆盖面和提高待遇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多重挑战,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首先,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不足,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下降。
其次,不同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异明显,造成了均等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此外,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有待提高,财政对养老保险的依赖性过强,统筹层次偏低,亟需加快全国统筹步伐。
为改善这一现状,报告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至农村低保水平;二是分阶段缩小不同群体间的财政补贴差距,实现对不同群体的公平对待;三是下调名义缴费率并规范企业缴费,以增强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四是加快推进全国统筹,明确改革路径和时间表,建立中央统收统支的制度框架。
通过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可以增强居民的养老保障,从而提升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