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报详细页

信达证券-中美通胀的相似与分化-250411

研报作者:解运亮,麦麟玥 来自:信达证券 时间:2025-04-11 16:00:00
  •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研报类型
    (PDF)
  • 发布者
    ch***82
  • 研报出处
    信达证券
  • 研报页数
    11 页
  • 推荐评级
  • 研报大小
    702 KB
研究报告内容
1/11

核心观点1

- 中国3月CPI同比仅微幅回升,主要受消费品价格低迷和核心通胀受限于能源与食品影响。

- 美国3月CPI同比下降至2.4%,主要受能源价格回调和核心服务价格回落驱动。

- 中美通胀的相似之处在于国际油价影响,但中国通胀受消费品压制,而美国则是核心服务价格回落,二者期待的通胀走势也存在分化。

核心观点2

本报告分析了中美两国通胀的相似与分化,主要从宏观经济和微观价格因素进行梳理。

首先,中美通胀的共同点在于都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能源价格的变化是两国通胀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两国在通胀表现上存在显著分化。

在中国,3月CPI同比仅增长0.1%,主要受两个因素压制:一是消费品价格整体低迷,尽管“以旧换新”等政策有所促进,但消费品价格恢复水平仍然较低;二是核心通胀回升,但能源和食品价格对CPI反弹形成制约。

与之相比,美国3月CPI同比下降至2.4%,主要得益于两个动力:首先,能源价格的深度回调显著降低了通胀;其次,核心服务价格,尤其是住房通胀的回落,成为关键因素。

美国的核心商品价格变化不大,而核心服务价格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未来的通胀预期上,中国更希望通胀回升,而美国则期待通胀回落。

中美通胀差异的本质在于“需求过热+供给约束”与“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这种分化导致两国货币政策出现“非同步”,美国可能更倾向于维持利率以抑制需求,而中国的降准降息则需综合考虑汇率和金融风险等因素。

展望未来,外部经贸环境变化可能促使中国在二季度加快降准降息的步伐,但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和国际油价上涨超预期等风险因素。

推荐给朋友: 收藏    |      
  •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