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中国五家国有大行继续入围,整体表现稳定,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位列第6和第8。
- 预计四大行能够顺利达成TLAC资本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规定,注资补充计划按计划进行。
- 排名在前三十至四十名的中资银行短期内难以入围G-SIBs,需在规模和复杂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核心要点2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公布,中国五家国有大行继续入围,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其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位列第6和第8,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则分列第11、12和29位。
整体表现稳定。
预计这些银行可以顺利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特别是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四大行需在2025年初达标,交通银行的时间为2027年。
当前,四大行已完成首期TLAC债券发行,发行总额为2100亿元,仍有增发空间。
由于风险资产增速放缓,各级资本充足率有所改善,预计明年初四大行将全部满足TLAC监管规定。
此外,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已高于监管要求,正在进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注资补充。
根据不同的注资假设,预计各大行的每股收益(EPS)可能会有所摊薄,股息率也会小幅下滑。
对于未获选的中资银行,虽然排在前三十至四十名,但与现有G-SIBs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关联度和可替代性方面。
未来,随着企业海外业务拓展及稳健经营,这些银行的表现有望改善。
风险提示方面,宏观经济震荡、社会信贷需求疲软及银行息差压力大需引起关注。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推荐理由: 1. 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中国五大国有银行继续保持稳定表现,工、农、中、建四家银行位列第二档,交通银行位于第一档,显示出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2. 预计中国G-SIBs能够顺利完成资本监管要求,尤其是TLAC指标,四大行预计在2025年初达标,交通银行在2027年初达标,表明其资本充足性较强。
3. 现行资本充足率已高于监管规定,国有大行正在按计划进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注资补充,增强了其抗风险能力。
4. 尽管面临一定的EPS摊薄和股息率下滑风险,但在资本补充后,整体财务稳健性仍有保障,长远来看可能会改善。
5. 其他中资银行虽然未入围G-SIBs,但随着海外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未来有望改善其竞争力。
整体来看,这些国有大行在全球金融环境中的地位和资本健康程度为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