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金融数据整体呈现结构性改善,居民中长贷和M1增速回升,显示出需求逐步修复的迹象。
- 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预期,信贷总量仍需改善,受化债及基数影响。
- 预计2025年逆周期调节有望加码,信贷开门红和宽信用的持续性值得期待,但需关注政策执行力度和经济下行风险。
核心观点2
11月金融数据点评显示出结构性改善的迹象,但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仍需提升。
具体分析如下: 1. **社会融资规模**: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3357亿元,低于预期和前值,显示出整体融资需求疲弱。
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亿元,亦低于预期,反映出信贷市场的紧张。
2. **信贷结构**: - **居民信贷**:新增居民贷款2700亿元,同比少增,短期贷款走弱,但中长期贷款连续两月改善,显示出购房需求的逐步回暖。
- **企业信贷**:新增企业贷款2500亿元,同比大幅减少,中长期贷款表现疲弱,短期贷款增量低于季节性,整体信贷增长动能减弱。
3. **社会融资结构**:政府债券融资表现强劲,新增13101亿元,支撑社融增长。
特殊再融资债的快速发行是地方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政策支持的力度。
4. **货币供应**:M2增速回落至7.1%,而M1增速显著改善至-3.7%,显示出企业需求有所回暖。
居民存款减少,而企业存款增加,可能反映出资金在居民与企业间的转移。
5.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执行力度可能低于预期,经济下行风险仍需关注。
总体来看,尽管信贷和社融总量仍显疲弱,但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改善和M1的回升暗示着需求的缓慢修复,未来信贷和宽信用的持续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