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市场以流动性交易为主,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到明年,因基本面复苏尚未显现。
- 关注政策催化的中小盘和科技方向,同时适度配置基本面交易和红利资产。
- 风险因素包括国内经济复苏速度、联储政策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核心观点2本周的策略周评聚焦于流动性交易是否能跨年。
流动性交易通常在宏观政策转向边际宽松时启动,但基本面预期尚未打开。
当前股市面临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压力,处于低位运行。
经济复苏初期,宽货币政策先行,但政策向基本面传导存在时滞,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恢复缓慢。
在此背景下,股市受益于充裕流动性,交易逻辑更倾向于短期基本面较强的中小盘和科技题材。
自9月以来,市场反弹主要依赖流动性逻辑,受益于中美货币政策共振,流动性显著改善。
尽管流动性充裕,但基本面复苏缓慢,盈利预期受限。
市场表现出流动性驱动特征,小市值和低价股表现优异,且小盘、科技题材受到政策引导和产业事件催化,交易逻辑中短期难以证伪。
历史经验表明,流动性交易通常持续1-2个季度,市场可能在两种情况下结束流动性交易:转向基本面交易或流动性环境收紧。
跨年行情的配置策略可能继续依赖流动性交易,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基本面交易空间有限。
推荐的跨年组合为60%流动性交易、30%基本面交易和10%红利资产。
流动性交易方向包括关注人工智能、新能源、自主可控和数据要素等领域;基本面交易则关注消费电子、环保等行业。
红利资产方面,十年期国债利率下行,核心红利品种如银行和公用事业具备性价比。
风险提示包括国内经济复苏速度不及预期、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宏观政策力度不足及地缘政治风险。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继续关注流动性交易,建议配置60%流动性交易。
-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新能源、自主可控及空天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投资机会。
- 基本面交易占比30%,关注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设备及环保等ToG行业。
- 红利资产配置10%,关注银行和公用事业等核心红利品种。
- 当前流动性环境宽松,基本面复苏尚需时日,短期内流动性交易将是主要驱动力。
- 需警惕国内经济复苏速度、联储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对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