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CPI和P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减轻,CPI同比持平于0%,PPI略低于预期。
- 出口数据回落,特别是对美出口因高关税而受到影响。
- 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持态度明显,人民币中间价创2025年以来新高。
- 国内开工小时数下滑,但销量增速上行与设备更新周期有关,需关注出口下滑对行业景气度的影响。
核心观点2
本次宏观经济点评主要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几个关键指标和趋势。
首先,7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滑0.1个百分点至0%,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0.4%;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持平于-3.6%,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0.2%,略低于市场预期。
这表明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低,生产者价格持续疲软。
其次,8月第一周的出口数据出现小幅回落,特别是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受到高额关税影响,集装箱船数量和载重均有所下降,显示出中美贸易摩擦对外贸的影响。
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北京市发布了优化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旨在刺激市场活力。
此外,央行在人民币汇率贬值过程中表现出更明显的支持态度,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行至7.13,创下2025年以来的新高,值得关注央行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变化。
从微观层面来看,国内开工小时数下滑,但销量增速上行,可能与挖掘机行业的设备更新周期及政策推动有关。
然而,挖掘机的工作时间减少也与7月高温期造成的实物开工率偏弱有关。
最后,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关税上调及全球供应链调整可能导致的出口波动和企业利润下滑,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及国际市场波动可能继续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和相关行业经营。
因此,后续需密切关注国内基本面变化,出口压力加大可能导致整体行业景气度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