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深化改革措施,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进一步支持科技企业融资。
- 板块分层和门槛调整将帮助未盈利企业更容易上市,促进新兴科技的投融资渠道。
- 投资策略关注国产替代和出海链领域,风险需警惕美国经济衰退及海外金融风险。
核心观点2本投资报告围绕科创板的深化改革措施展开,强调金融支持科技改革的新进展。
核心要点如下: 1. 宏观背景: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的重要试验田,自2024年“新国九条”以来,持续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科技企业发展。
2. 改革措施:“1+6”改革方案的推出,主要包括重启未盈利企业的上市标准和设立科创成长层,进一步放宽融资条件,支持新兴科技企业。
3. 板块分层:未盈利企业被纳入科创成长层,设定了调出条件,以便投资者更好地识别企业风险和成长性。
4. 门槛调整:在IPO和再融资方面,支持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允许未盈利企业增资扩股,助力融资。
5. IPO审核优化: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预审机制,降低企业上市顾虑,加速融资进程。
6. 再融资制度完善:优化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提高再融资便利度,确保长期资金的匹配。
7. 投资工具丰富:推出更多科创板指数和ETF,研究期权和期货,促进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企业。
8. 投资策略: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背景下,关注半导体、新材料等国产替代链条,以及创新药和新能源等出海链的成长潜力。
9. 风险提示:需警惕美国经济衰退、海外金融风险等不确定因素。
整体来看,科创板改革旨在通过多方位措施,推动科技企业融资与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稳增长与调结构时代,科创板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关注国产替代链条中的半导体、新材料及信创领域,挖掘成长潜力。
- 重视出海链的创新药突破及新能源等机电优势。
- 预计科创板将吸引中长期资金,促进科技企业融资。
- 风险提示包括美国经济衰退及海外金融风险超预期等。